社会科学报 | 宋波 让更多特色文旅城市不断“出圈”

2024年元旦小长假,哈尔滨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无疑打赢了2024年第一场“雪仗”。2023年,夏有山东淄博的进“淄”赶烤,冬有哈尔滨的“滨”至如归。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有“淄”有味的“尔滨”城市陆续“出圈”。集中优势“兵力”:顺势而为,打造地方特色旅游首先,依托冰雪资源,瞄准南方客源市场。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哈尔滨成为2024年首座“顶流”城市。从“冰雪大世界”气势磅礴的冰雕到精致细腻的雪景,都充分展示了哈尔滨深厚的冰雪资源底色,吸引了鲜见冰雪的“南方小土豆”们。  其次,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体验产品。哈尔滨是有47个民族聚居的城市,以鄂伦春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同胞盛装走上哈尔滨中央大街,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当地历史文化与冰雪资源的有机融合使得游客在领略冰雪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最后,整合区域资源,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哈尔滨“借”来沈阳的“凤凰”、吉林的“雾凇”和内蒙古的“雪地骆驼”,与周边城市共同盘活区域文旅资源,打造多条兼具地域景观优势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线路,响应了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打有准备之“仗”:谋势而动,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能级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冰雪旅游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启了“中国冰雪元年”。哈尔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指示要求,陆续出台冰雪经济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为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推进城市治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哈尔滨政府着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规范消费市场秩序,显著地提升了当地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创造网络热梗和头条热搜广泛传播城市形象、吸引流量,有效地推广了城市文旅品牌。  冰城市民总动员,开启温情“宠客”服务。哈尔滨在机场建起了更衣室,在广场上建起了“温暖驿站”,在热门景区中配备了姜糖水,为11个“小砂糖橘”提供了全程贴心的服务……哈尔滨市从官方到民间都在用行动兑现服务承诺;人造月亮、飞马踏冰、热气球、鄂伦春族驯鹿等用心走心的活动不断为游客制造惊喜,让游客在零下三十度的“冰城”时刻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上海都市文旅如何“出圈”2023年,贵州榕江“村超”的火爆,山东淄博和哈尔滨的“出圈”,为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  首先,上海应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级。无论是贵州“村超”、淄博烧烤还是哈尔滨的“宠客”,都是具有“烟火气”的中国式全民狂欢,极具地方文化烙印,无不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在建设人民城市的过程中,要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在注重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提升温情化治理水平,诠释“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为海内外游客打造温情式旅游体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的温度和善意,利用好“家门口好去处”“演艺新空间”等新兴文旅空间和业态,建设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人民城市。  其次,上海应坚持推进都市型文旅深度融合,以卓越的全球城市定位,塑造上海品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都市文旅大IP。一方面,整合上海国际艺术节、电影节、旅游节等具有影响力的节庆资源,推进以独特吸引物为主题的上海旅游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玩法的文旅名片,并做好新媒体矩阵整合营销,制造“话题”,吸引“流量”。另一方面,面向Z世代新消费群体,以“科技+”“时尚+”赋能文化传承和旅游创新,创造上海新的都市文旅IP。如借鉴伦敦Lumiere国际灯光节的经验,打造示范性夜经济集聚区,以不同文化主题呈现黄浦江光影秀,释放上海都市文化活力,提升上海全球叙事能力。  最后,上海应该借势发力,加强与周边地区联动,统筹区域文旅资源,开展跨区域联合营销。作为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上海可借鉴纽约都市圈区域旅游联动的经验,推出跨地区的旅游主题产品,彰显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神韵魅力,促进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期待能有更多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旅城市不断“出圈”,进一步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充分激发中国文旅产业从复苏转向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出彩。】相关链接: